

10月15日,彭涛名师工作室成员程淼在18中高职汽车班开设了一堂新教师见面课《荷塘月色》。本堂课重点突出,节奏流畅,基本满足新教师“适应课堂”的要求。
本堂课在第一课时理清文本写作思路、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,重点欣赏文本第4-6段的基本内容和写作技巧。程老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文本外线的行踪线索和内线的情感线索之后,以提问“你认为课文描写景物最精彩的段落有哪些”导入第二个环节——欣赏文本景物之美。教学步骤上前后衔接,过渡自然。
在欣赏文本景物描写之美环节中,程老师以第四段为重点,紧紧围绕“描写了哪些景物”“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”“体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”三个问题,运用问题引导、小组讨论、师生交流等形式,明确相关问题。对于这三个问题,该班同学基本上能比较快速地明确所写景物及使用的修辞手法,对景物特点的把握存在难度。程老师利用图片、问题追问等方式,引导学生逐渐明确景物特点。
本堂课的最后,程老师让学生来总结、概括该段的主要内容,并用PPT课件呈现主要信息,起到了归纳总结的作用,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文本内容。这一步虽然时间较短,但是对于学生回顾课堂教学内容、把握学习重点具有重要作用。
总体上看,本堂课体现了程老师的常态课特点:朴素,紧凑,重点突出,落实了“一课一得”的基本要求。同时,在如下几个方面,程老师也要高度重视:一是要注意知识传授要更准确,比如对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的概括。比喻、拟人、通感的作用不能简单地用“形象”“生动”“精妙”三个词去对应。二是要注意板书设计。一堂课的板书应该是本堂课的主要内容。在本堂课中,板书的却是上节课的“旧知识”,新知识没有出现在板书上。三是时间的合理运用。一堂课应该相对完整,比如最后三分钟可以布置作业,可以让学生读下一堂课要学习的文本,不要继续去讲新知识。此外,在学生参与度、课堂个别学生的管理方面还需要着力,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。
自本学期开始,江宁高职校语文教研室依托彭涛名师工作室,重点做好35周岁及以下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,其中,对新入职的教师要求入职第一学年内上好两堂公开课,写好两篇文。上课方面指的是第一学期的见面课和第二学期的过关课,写好两篇文指的是写好一篇读书笔记和一篇教学论文。